找到相关内容22753篇,用时4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白话—印顺导师之成佛之道

    做譬喻,因为众生不了解缘起空之理,而执著实有我、实有法,不知一切皆缘起存在,我等众生在此苦难世间中,如处于丘井之中,生命随时有危险,但众生不知无常法将至,而沉溺其中。(此乃诸行无常),又众生不知无我...而这世间的一切,都是因缘和会的“假有”,非“实有”。   佛又说“此无故彼无,此灭故彼灭”即以因缘故,则体现一切法皆是缘生或缘起,于中无有实在性,其是空的。故缘起空寂之意义甚深,非我等凡夫所能...

    宏正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1679378.html
  • 本教文化

    后四处宣讲“四圣谛”、“八正道”、“十二因缘”、“三法印”、“十善法”、“十八界”等佛教基本知识。本教势力基于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,不断以本教文化的正统和特殊性为武器,抵制佛教文化的强力渗入。静命大师...

    庄春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13079495.html
  • 在激进与保守之间——慈航与太虚和圆瑛之关系探析

    台湾本地僧青年,如自立、印海、严持、妙峰、常证、会、真性、了中、净良、宽裕、净海、宏慈、以德、幻生、唯慈、星云、煮云、真华、天乙、果宗、浩霖、能果、清霖、心然、心悟、莲航、广慈、广化及律航等等,因此...

    何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3379617.html
  • 2001年隋唐五代史研究综述

    李鸿宾《唐代的民族交融与政治发展》(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》4期)认为政治一体性对民族互动的一统产生着重要影响。同作者《论唐朝的民族观念》(《内蒙古社会科学》5期)认为中央集权地位的强盛与衰弱,直接导致...

    杨宝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4779635.html
  • 北京的佛教寺庙

    铜像和12弟子的泥像。殿门横匾上书有“月恒明”。意为月亮如佛性,光辉永照。明代重修过5次,英宗、宪宗、武宗、世 宗、神宗都到过卧佛寺,崇祯年间,改称永安寺。清雍正十二年(1734)重修后,改今名,由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52979934.html
  • 真言宗小史序(潮安王弘愿撰)

    ,每各出新轨轴。而流例之相异生。遂至为本宗分派之渊源。 (分派之起源,一法界者,六大位泯差别相。唯坚嘱暖动无碍了知法六德而已。无相平等。故曰一法界。多法界者。于一切法根原能造之六大位。而事事物物差别...,寂于小野曼荼罗寺。年九十有二岁,后广泽之宽朝四十有八年也。 (46)益信之后有宽朝。圣宝之后有仁海。遂成广泽小野流派之分立。继承广泽宽朝之流有济信。次经大御室信法亲王,至于宽助。其门下多杰。得宽助...

    王弘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55480040.html
  • 普化寺

    三个砖石雕砌的拱形殿门,即空门、无相门和无作门等三解脱门。在中间性空门上,还悬挂着一块于“民国十四年清荷月”“关东众善人等”立的石雕横匾,黑底白宇?上雕“普化寺”三个大字。匾之四周精雕细刻着二十余幅...

    肖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580112.html
  • 《那先比丘经》中的希腊和中国因素

    诸事亦如是,一合不可别也。是为苦乐,是为智,是为动,是为念。”王言:“善哉善哉!” [26]   这是一则比较有名的印度寓言,有的文学的佛经选本将之题为“王敕别味”。试比较《礼记·郊特牲第十一》:“...

    张思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5680134.html
  • 试述阿尼玛沁山神的形象及其在宗教万神殿中的归属

    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。正是这种人格化的欲望,到处创造了许多神。”(恩格斯:《的准备材料》(1876~1877年),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》第20卷,672页。)放宽我们的视野,山神的自然转向人格化...

    丹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41980497.html
  • 阿旃陀·巴米扬·吐鲁番与敦煌间的文化联系

    288窟[(6)f]绘有太阳与月亮的四轮马车。从这些例子可清楚地看出中亚人民中广泛流传的对日神、月神的崇拜。[(7)f]   巴米扬日神像为圆面,衣着方式与秣菟罗所出迦腻色迦像近似,这种类似引导一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42480503.html